▪︎學解剖學的動機與原因▪︎
去年開始因為編排培訓課程的關係,為了留下足夠的唸書時間,濃縮私教課程排程。目前都是以動作控制需求高的學員為優先。
近期培訓課程開跑時,有些學員們面對解剖學的課程很恐慌,或是提出質疑:要是我看得懂,當初就去唸醫學院了,了解解剖學是運動人員的「必修」嗎?
在這邊想與大家分享幾個觀念:
▪︎在動作控制相關的領域,我們是醫療人員的下游。也就是說,該是醫生的活,還是得醫生作。復健中有3M三個大方向:徒手/儀器/運動。我們運動人員想要替學員作的,是醫療人員判斷之後,下運動處方。不管是瑜伽/彼拉提斯/DNS/FM/PNF 等等,說穿了,這是我們手上能夠運用的工具選項罷了。
▪︎學越多方法越厲害嗎?並不是。動機只是想要幫助學生能夠恢復到自主練習的訓練,並針對對方熟悉的動作模式,將腦袋的藍芽逐漸地連線到生活日常動作裡來優化生活品質。
▪︎我們要考慮的一點學員心理因素是:持續理想的自主練習才是能夠改善問題的方法。要是一個很抗拒跑步的人,你一直叫他去跑步機練腿,這樣的情況很容易三分鐘熱度而放棄。
舞蹈人員有自己熟悉的動作、登山健行的人們有自己的訓練模式、瑜伽練家子有偏好的體式、彼拉提斯有自己習慣的指令。當我們運動人員對於各式的運動「形狀」與「運作」比較熟悉後,更容易有同理心地協助學生找出能夠持之以恆的方式練習。
至於回到主題,我們運動人員,學習解剖學是必要的嗎?我想,基本的大肌肉運作認識,是種保護學員也是保護自我練習的安全網。
至於應該要學到多深,就看你個人興趣囉。
要記住的是,希望我們的身心與技能,能夠協助學員「持續」練習,就也善盡了自己的職責。